首页 >  哮喘联盟 >  动态新闻 > 正文

医患和谐 笑对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2013年第四次活动报道

2013/12/09

    2013年11月23日上午,冬日的北京初寒料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楼三层多功能厅却不时传来大家开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联谊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尽管9:00联谊会才正式开始,从8:00开始许多患者就陆陆续续地抵达了会场。作为老患者都知道,每年第四季度的活动都是这一年支气管哮喘协会的重头戏,支气管哮喘患者协会医学咨询组何权瀛教授、母双、马艳良和陈燕文副主任医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学咨询组张荣葆副主任医师、谭星宇医师、王雯护士长以及医务处健康教育科孙淑琴科长等都很早来到了会场并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有奖猜谜、专业知识问答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提前到会的会员和家属饶有兴致地参加了脑筋急转弯和谜语竞猜,会场里提前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气氛。

   这次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哮喘患者的才艺展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联谊会还联合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与家属共同参加,何权瀛教授也专门为大家讲解了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两种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疾病的区别,解除了病友们心中的疑问。两位资深的主持人——哮喘患者联络组的柴秀琴女士和风趣幽默的张纪先生主持了本次活动,哮喘患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轮番上场,或轻歌曼舞,或吟诗诵词,或展示自己的书法或摄影作品。

   陈大中先生自1993年就参加支气管哮喘宣教活动,算是资格最老的会员了,他为大家深情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长诗《我的中国梦》,字字句句流露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美好愿望。84岁的孙景超先生吟颂了自己填写的《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寻常事,老也何妨,病又何慌?怡养身心忌感伤。青山夕照风光美,喜话重阳,笑对斜阳,难得今朝寿而康。”写出了老年人一片洒脱情怀,他也当之无愧地获颁了此次活动的“最年长会员奖”。活动当中还穿插了关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知识的抢答题目,在座的医学咨询组成员对大家有疑问的地方也做了详细的解答,让患者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认识了这两大疾病。

   看着台上台下的患者朋友尽情展示才艺,有谁想到他们中的很多人之前还深受疾病的困扰。现场快板表演的梁捍东先生此前多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治疗,不要说快板,正常说话都没有底气。经过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出院后定期参加哮喘协会的活动,梁捍东先生又重新拿起了快板,表演风趣自如,赢得了阵阵掌声。

   自2001年5月13日成立以来,支气管哮喘协会每季度组织一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包括防控哮喘基本知识技能及哮喘相关疾病防治及答疑的科普讲座,又包括哮喘相关知识竞赛、防控哮喘经验介绍及患者才艺展示,迄今共举办各类活动50次。

   自2011年7月开始,为向广大哮喘患者传授哮喘防治的基础知识 ,开设了哮喘大讲堂系列讲座,每月一讲,循环授课,目前为止共授课29次。此外还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微博等多种形式扩大支气管哮喘宣教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十余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模式可使70%~80%哮喘患者的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经过系统教育的协会会员每年非预约门诊就诊及急诊就诊次数减少60%,每年医疗费用节省一半以上。同时也改变了哮喘患者以往“因症就诊”和医生消极坐等患者上门的医疗服务模式,代之以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长期持续防控哮喘的先进医疗服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形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哮喘患者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和谐医患关系更显得难能可贵。慢性病的宣教管理工作应当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扶持和帮助,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使医患真正成为携手对抗疾病的朋友。
 
               何权瀛教授在讲授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区别
会员们在猜谜语
会员才艺展示
给会员颁发奖品
 
(马艳良)
 


上一篇: 哮喘联盟与《胸部疾病杂志》共同发布合作声明
下一篇: 英文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发布上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