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戒烟专栏 >  控烟前沿 >  控烟动态 > 正文

“白衣”烟民 戒烟先行(2)

2019/11/18

周剑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0025
 

   大多数老烟枪都有过戒烟的经历,凡是戒过烟的人都知道烟有多么难戒。说到底,医生也是常人,对寻常人来说难以完成的戒烟任务,对医生来说也一样困难。众所周知,烟草中主要的成瘾物质是尼古丁,其可以轻易的透过血脑屏障,从吸入到抵达中枢神经系统只要7秒。尼古丁与大脑中控制自律性的神经受体结合,促进多巴胺的生成。多巴胺是一种强烈的兴奋剂,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多巴胺还有增强意识和警觉性,以及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



   由于医生的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多巴胺的兴奋作用也是很多医生选择吸烟的原因之一。不过尼古丁的半衰期只有2小时,非常容易被人体代谢掉。当尼古丁被代谢掉以后,人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会急遽下降,从而产生烦躁、恶心、头痛不适等戒断症状,直至再次摄入尼古丁,症状才能缓解。尼古丁引起成瘾的机制非常类似海洛因,但研究表明尼古丁的成瘾性比古柯碱、海洛因等毒品还要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尝试戒烟,能成功摆脱其害的却寥寥无几。事实上,如果仅凭自身的意志力,那么只有35%的吸烟者可以一举戒烟成功。


   在成瘾性如此强大的尼古丁面前,即便是医生也不得不败下阵来。事实上,虽然医生们对于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很高,但是鲜有医生了解标准戒烟治疗的诊疗规范,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医院是否开设了戒烟门诊。

   降低吸烟率,从医生做起

   在降低医生吸烟率的努力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国家便开展了针对有效控烟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禁烟法规的出台、健康宣教的普及、医生培训的加强以及戒烟治疗的规范指南等等,这些得当的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手段使得这些国家的吸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整体人群的吸烟率从42%下降至23%,减少了近一半。同时美国医生的吸烟率也从70年代的38.9%下降到如今的5.8%,由此不得不佩服美国的控烟工作确实卓有成效。

   医生吸烟,除了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外,对病人的健康也是相当不利的。在吸烟的医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曾经在病人面前吸烟,使病人直接面临“二手烟”的威胁,此外,他们更少问及病人的吸烟情况,也绝少劝说病人戒烟。即使是象征性地劝说病人戒烟,吸烟的医生往往使人感觉没有说服力,更缺乏可信度。客观来说,医生吸烟的危害反而大于一般人群,因此降低医生吸烟率的工作来得更为迫切,如果白衣烟鬼能坚决地扔掉烟蒂,便能为更多的烟民做出亲身表率和良好示范,从而为控烟工作推波助澜,并将更多地获益大众。


 


上一篇: “白衣”烟民 戒烟先行(1)
下一篇: 年关将至,已经戒烟的烟民们你“把持”住了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