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治谱新篇
2018/04/28
无创气道炎症评估哮喘临床应用进展迅速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一项反映气道Th2通路过敏性炎症的生物标记物,该检测技术特别在哮喘患者的炎症评价,支持诊断和管理中获得广泛应用,ATS、ERS等组织也先后推出指南将FeNO纳入哮喘的诊疗流程。全国已超过千余家医院装机使用。
由林江涛教授牵头,国内数十位知名教授的共同参与2015年5月发表了“无创气道炎症评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FeNO成为重点。也是继欧洲和美国之后,亚洲第一个国家发表FeNO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的共识。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也更新了对FeNO的评价,认可FeNO作为反映气道嗜酸细胞过敏性炎症的标记物,并作为气道嗜酸细胞炎症的诊断工具,认可FeNO升高预判ICS治疗近期反应性的价值,并将FeNO纳入哮喘发作的潜在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学术活动推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的方法学、质量控制、结果判读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这项技术将更好地应用到临床。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哮喘的发展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是一种全新的非药物性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方法,建立在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增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上,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以达到阻断气道平滑肌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将BT用于治疗18岁以上、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仍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2011年,欧洲批准了BT的临床应用。2013年底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FDA)也正式批准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
由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组织编写的《支气管热成形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规范》于2017年3月12日在最新一期国内权威的呼吸领域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2017年第三期)。这是国际上首部全国性的BT规范,是中国BT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截至4月15日,支气管热成形术在全国26省市推广,已开设79家中心,病人累计526例,手术次数累积1198例次,为亚洲第一。在林江涛教授带领下,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3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哮喘,目前该技术团队已完成240例次支气管热成形术手术,是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开展手术病例最多的医院。
哮喘治疗开启靶向治疗
过敏体质是影响哮喘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造成哮喘控制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依从性差、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以及上气道病变等。其中研究发现,我国2/3的哮喘属于过敏性哮喘。全球首个哮喘靶向治疗药物奥马珠单抗于2017年8月正式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患者,经ICS/LABA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中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
IgE是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核心,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将有助于改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一项反映气道Th2通路过敏性炎症的生物标记物,该检测技术特别在哮喘患者的炎症评价,支持诊断和管理中获得广泛应用,ATS、ERS等组织也先后推出指南将FeNO纳入哮喘的诊疗流程。全国已超过千余家医院装机使用。
由林江涛教授牵头,国内数十位知名教授的共同参与2015年5月发表了“无创气道炎症评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FeNO成为重点。也是继欧洲和美国之后,亚洲第一个国家发表FeNO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的共识。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也更新了对FeNO的评价,认可FeNO作为反映气道嗜酸细胞过敏性炎症的标记物,并作为气道嗜酸细胞炎症的诊断工具,认可FeNO升高预判ICS治疗近期反应性的价值,并将FeNO纳入哮喘发作的潜在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学术活动推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的方法学、质量控制、结果判读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这项技术将更好地应用到临床。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哮喘的发展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是一种全新的非药物性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方法,建立在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增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上,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以达到阻断气道平滑肌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将BT用于治疗18岁以上、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仍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2011年,欧洲批准了BT的临床应用。2013年底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FDA)也正式批准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
由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组织编写的《支气管热成形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规范》于2017年3月12日在最新一期国内权威的呼吸领域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2017年第三期)。这是国际上首部全国性的BT规范,是中国BT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截至4月15日,支气管热成形术在全国26省市推广,已开设79家中心,病人累计526例,手术次数累积1198例次,为亚洲第一。在林江涛教授带领下,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3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哮喘,目前该技术团队已完成240例次支气管热成形术手术,是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开展手术病例最多的医院。
哮喘治疗开启靶向治疗
过敏体质是影响哮喘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造成哮喘控制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依从性差、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以及上气道病变等。其中研究发现,我国2/3的哮喘属于过敏性哮喘。全球首个哮喘靶向治疗药物奥马珠单抗于2017年8月正式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患者,经ICS/LABA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中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
IgE是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核心,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将有助于改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华子)
上一篇:
周新:“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哮喘管理有据可依
下一篇:
北京市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诊治巡回演讲在昌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