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联盟论坛

标题: 咳嗽喘息两月余,加重五天,伴发热一天(2011年第五期)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28 09:30
标题: 咳嗽喘息两月余,加重五天,伴发热一天(2011年第五期)
  病例编号:201106 本期坛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刘红霞教授                         赵德育教授 病例提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刘红霞教授                         赵德育教授     病例摘要(第一部分)   患者:张明朗,男,1岁2月  主诉:因“咳嗽喘息两月余,加重五天,伴发热一天” 于2011-1-11入我科 住院号:496631 现病史:患儿2010-11-03因“腹泻20天”入院,当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喘息、气急明显,转ICU,诊断“支气管肺炎(重型),急性心力衰竭,鹅口疮”,予CPAP吸氧、泰能、夫西地酸、红霉素、米乐松”等治疗,后改CPAP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11-5~11-11),复查胸片示肺部炎症较前有吸收,11-14转普通病房。 患儿11-16晚起病情再次加重,面色发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喘息明显,再次入ICU,予“克倍宁、万古霉素、大扶康”等治疗。11-25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术中未见明显异常,病情平稳后11-30转普通病房。 患儿12-03起,无明显诱因病情再次加重,皮囊加压给氧后改CPAP吸氧,血氧仍在86%左右,当时血气分析pH7.56,PCO2:32mmHg,PO2:196mmHg,BE6mmol/l,HC03:28.7mmol/l考虑患儿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再次入ICU。预泰能、更昔洛韦,后降级为复达欣抗感染,喘息略好转后12-27出院。 既往史:既往无喘息史,否认异物吸入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儿系G2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7kg,出生时无窒息缺氧史。生后母乳喂养,牛奶过敏后改豆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符,疫苗均按序接种 家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重大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 T37℃   P136次/分    R46次/分    BP99/66mmHg    Wt9.5mg,  SaO275% 鼻导管吸氧,神志清,精神萎,面色苍灰,三凹征,口周青紫,前囟平,稍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全身皮肤未及皮疹,弹性可,口腔黏膜光滑,咽红,扁桃体未见,颈软,两肺呼吸音粗糙,可及痰鸣音及呼气相喘鸣音,心音有力,心率136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未及包括,无压痛,肝脏右侧肋下2.5cm,质软,脾未及。四肢活动可,双下肢不肿,未见杵状指趾,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胸片(2010-11-16):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attach]271[/attach] 讨论目的:目前考虑诊断? 还需哪些辅助检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 15:58:04编辑过]

作者: docterwmj    时间: 2011-6-29 10:21
报到学习了,谢谢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6-29 10:54
[BR]儿童反复喘息要排外气管异物、免疫缺陷
作者: 呼吸内科王    时间: 2011-6-29 15:29
患儿存在呼吸性碱中毒,且有血压下降,双肺闻及干湿罗音,肝脏增大,患者吸气时三凹征阳性,考虑存在上气道阻塞,刚起病时氧分压较高,渐出现缺氧表现,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考虑心力衰竭,建议行心脏彩超检查,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教
作者: zwlhui    时间: 2011-6-29 19:13
     超、胸部PPD、非典型病原等感染。目前诊断尚不能明确,还需要提供一些鉴别诊断的依据。在排除了上述相关疾病后要考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可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9 19:14:24编辑过]

作者: tony5204100    时间: 2011-6-29 23:44
患儿反复出现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有效,考虑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可能性大。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6-30 18:37
      短短两天,就有5位会员朋友发帖参与讨论,说明大家对网络病例讨论的热情!          本例两位坛主、病例提供者在我省儿科界服务态度好,技术过硬,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本网站以往几期讨论的病历质量都较满意。但可能由于两位老师工作太忙,对本次提供的病历有些疏忽了。本人认为,应将病历质量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向人们展现规范的书写内容。         1、主诉中只写主诉内容,其余可否写入上一行?          2、主诉内容中“加重五天,伴发热一天”,发热多少度?采用什么诊疗措施?在现病史中未见。         3、患儿病危,体检中应否检查浅表淋巴结?        有否鼻翼扇动,鼻腔分泌物及通气等情况?          4、三大常规、痰、粪、血培养?          5、简易的检查,例如心电图、皮试等。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30 18:43:25编辑过]

作者: zwlhui    时间: 2011-7-1 20:20
   该患儿1岁才发病,既往无类似咳喘及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病史,无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史,家族中也无类似疾病史,出生情况良好,无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在病程中曾行纤支镜检查未提示软化、狭窄等畸形,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纤毛运动障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性不太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 20:20:57编辑过]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1 23:28
   患儿2010-12-28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查胸部CT示两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阴影,予气泵吸入治疗,2011-1-2自动离院。2011-1-6患儿咳嗽喘息再次加重,发热,热峰38.5℃,在北京儿童医院予“头孢孟多”抗感染,“氨茶碱”静滴、气泵吸入平喘治疗一天后,即来我院就诊,予吸氧,“头孢孟多、硫酸镁、氨茶碱、甲强龙、唯嘉能、令舒气泵”等治疗三天,喘息症状略有好转,但血氧饱和度不稳,气促,面色苍灰。本次病程中患儿精神反应一般,食纳睡眠可,大小便外观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3 17:21
9楼老师对我的提问快速反应,补充了重要资料,对我们的诊断有帮助,显示了大专家的“大家风范”,谢谢!    患儿曾初诊为“鹅口疮”,又用过“大扶康”类抗真菌药,可能因患儿太小,用药的量和时间较难掌握。根据这次入院情况,现拟诊为“肺真菌病?”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请会员朋友指正!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3 17:24:44编辑过]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3 22:06
[BR]      连续3次痰培养,查有否念珠菌生长?   [BR]      必要时,查血、尿、脑脊液中有否念珠菌?排除有否念珠菌败血症?     [BR]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BR]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3 23:16
谢谢指教!该患儿由于上呼吸机,用抗生素时间较长,用过短期大扶康预防。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4 23:49
G试验阴性,培养也没有真菌[EM54]
作者: zwlhui    时间: 2011-7-7 19:54
同意10楼陈庆堂主任的意见,该患儿住院期间先后给予泰能、夫西地酸、复达欣、头孢孟多、红霉素、更昔洛韦等多种药物较长时间抗感染及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但仍然有反复咳喘,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阴影,所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等少见病原的感染是需要警惕。还需要反复查痰培养+药敏实验及BALF培养、免疫功能、G实验、GM实验等检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7 19:54:11编辑过]

作者: logafc    时间: 2011-7-7 22:52
患者以腹泻发病;未见血常规报告及当时所用药物;入院后突发喘息;胸片示重型支气管肺炎;是否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患者①继发ARDS导致喘息②病毒性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仅用红霉素及机械通气治疗病情可改善;患者予以泰能、夫西地酸、红霉素、米乐松”等治疗;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等;患者病情一度好转,因继发感染病情再次加重,而出现面色发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明显喘息等;多种抗生素不断使用;内环境紊乱;多重感染;甚或耐药菌出现是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重要原因。该患者仅以腹泻起病;突发喘息,抗感染治疗是否分析清原因再用广谱抗生素。其实很多病人住院时病情始终不愈;出院后反而意外康复了;值得我们深思。以上拙见;望老师们见谅;我只是个小医生;斗胆发表点意见;多指教。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8 22:23
     赞赏上两楼会员朋友意见,通过本例讨论,对我们今后提高诊治水平,意义大。痰培养找微生物,在给药前的阳性概率大;在给药后,阳性概率小。例如,已用过大扶康预防,再培养沒有真菌,属正常。在用大扶康之前,是否培养过真菌?若只是预防用几天,未彻底治疗,以后再继续培养,仍有阳性可能?      希请更多的会员朋友参加讨论,人多主意多,会有更多的收获!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8 22:25:26编辑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11 09:27
  病例摘要(第二部分) 胸部CT+气道重建(10-11-24):两肺野透亮度欠均匀,可见毛玻璃样,两肺血纹理增多,两肺内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上方肺可见空腔样改变,周围纹理聚拢,大小约15mm*12mm,内可见纹理影,右肺外带局部支气管增宽,壁增厚,纵膈内可见两肺疝入,胸腺影小。 诊断意见:1、左上方空腔样病变,2、支气管肺炎,3、 纵膈肺疝,4、气管支气管重建未见异常 [attach]272[/attach] 痰病毒检查阴性 肺泡灌洗液FQ-CMV-DNA2.71*10^6copies9/ml,   FQ-MP-DNA1.01*10^6copies/ml FQ-TB、CT-DNA阴性 尿FQ-CMV-DNA3.70*10^4copies/ml 胸片(2010-12-9):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支气管肺炎基本吸收 痰培养三次:肺炎克雷伯菌 头颅CT(2010-12-15):双侧侧脑室及脑沟、池增宽 胸部CT(2010-12-15):小气道病变伴感染,支气管扩张。 [attach]273[/attach] 胸部64排CT(外院)(2010-12-16)心脏及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两侧支气管较粗,两肺广泛渗出性病灶,肺炎可能性大,右肺上叶及双肺下叶支气管扩张。 心脏B超(2010-12-12):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2010-12-29):肺炎,两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阴影——小气道病变?胸腺小 血常规(2011-1-12):WBC10.58*10^9/L,N40.5%,L40.2%,Hb111g/L,Plt391*10^9/L,CRP<8mg/L 血生化(2011-1-12):ALT41U/L,  AST46U/L, 肾功能、电解质正常 血支原体抗体阴性,痰FQ-MP-DNA3.04*104copies/ml 痰培养(2011-1-12):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 全套免疫(2011-1-12) 基本正常 诊断: 支气管肺炎 1患儿,男,1岁2月,因“咳嗽喘息两月余,加重五天,伴发热一天”入院 2查体:呼吸急促,三凹征,两肺可闻及痰鸣音及喘鸣音 3胸片:两肺片絮影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1重症肺炎、机械通气后咳嗽喘息六周以上 2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效果欠佳 3胸部CT示两肺透亮度不均,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阴影,存在支气管扩张征象 4既往已行纤支镜检查、胸部64排CT、气道重建等检查除外异物、支气管肺发育畸形等。已行心脏B超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基本正常。 鉴别诊断: 需鉴别其他引起咳喘的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后喘息、支气管哮喘、先天性支气管肺、心血管发育畸形、肺结核、支气管异物伴感染等 治 疗: 患儿入院后予告病危,CPAP吸氧,后改鼻导管吸氧,亚胺培南、阿奇霉素抗感染,氨茶碱、甲强龙1-2 mg/(kg·d)、令舒气泵吸入平喘,营养支持等综合对症处理,11-1-12改甲强龙为强的松5mg, bid口服,喘息症状好转后于11-1-21将强的松减量为早5mg,晚2.5mg。1-3个月后逐渐减量,以最小有效量维持治疗3月,预令舒气泵吸入至今。复查胸部CT(2011-03-08):两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阴影 支气管扩张征[attach]274[/attach]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11 20:56
以下是引用[I]logafc[/I]在2011-7-7 22:52:17的发言:[BR]患者以腹泻发病;未见血常规报告及当时所用药物;入院后突发喘息;胸片示重型支气管肺炎;是否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患者①继发ARDS导致喘息②病毒性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仅用红霉素及机械通气治疗病情可改善;患者予以泰能、夫西地酸、红霉素、米乐松”等治疗;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等;患者病情一度好转,因继发感染病情再次加重,而出现面色发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明显喘息等;多种抗生素不断使用;内环境紊乱;多重感染;甚或耐药菌出现是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重要原因。该患者仅以腹泻起病;突发喘息,抗感染治疗是否分析清原因再用广谱抗生素。其实很多病人住院时病情始终不愈;出院后反而意外康复了;值得我们深思。以上拙见;望老师们见谅;我只是个小医生;斗胆发表点意见;多指教。

作者: tony5204100    时间: 2011-7-11 21:20
[BR] [BR]陈强教授写了一篇《小儿闭塞性支气管炎》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下 [BR]。[URL=]http://wenku.baidu.com/view/400c49878762caaedd33d483.html[/URL] [BR]  [BR] 
作者: zwlhui    时间: 2011-7-13 20:17
学习了,谢谢分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3 20:17:20编辑过]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13 21:42
该患儿CT片上马赛克征不明显,当时也很困惑,还是觉得像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用了激素治疗,效果还不错
作者: zwlhui    时间: 2011-7-16 15:05
请教:该患儿肺泡灌洗液FQ-CMV-及尿FQ-CMV-DNA均阳性,能否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病程中是否用过更昔洛韦治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6 15:05:32编辑过]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16 23:50
应该说肺部病变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由于辗转几家医院和数个科室,失去了用更昔洛韦的机会
作者: CQX    时间: 2011-7-17 20:06
根据现有资料,该患者的诊断我倾向于闭塞性支气管炎,但是需反复查血色素,注意有无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以上不妥处希望指导。
作者: lhx145    时间: 2011-7-20 18:17
[BR]该患儿多次查含铁血黄素细胞,没发现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20 22:10
    患儿痰培养有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病死率很高。因此,本人建议:初诊为克雷伯杆菌肺炎,积极给予抗菌治疗,对症和支持疗法。     特别是患儿小、病情危重,要及时、准确、彻底地采取治疗措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0 22:15:32编辑过]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21 20:36
    患儿入院时十四个月大,咳嗽、喘息两月余,加重五天,从时间上推算,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程演变,可能有些不符合。仅供参考。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作者: zwlhui    时间: 2011-7-24 21:43
该儿多次血常规检查没有发现贫血,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也不支持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BO诊断标准之一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后反复或持续咳嗽喘息六周以上,该患儿反复咳喘两月余应该符合。当然还要继续随访观察疗效。这个病例非常好,学到了很多,希望能继续关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4 21:43:24编辑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7-25 14:03
  病例摘要(第三部分) 讨 论: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与小气道炎症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见于感染后、异体移植、吸入有毒物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最常见的原因为呼吸道感染,约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成感染后BO。近几年逐渐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现在认为致BO病原体的靶点为呼吸道纤毛细胞。各种病原体,尤其是病毒感染时粘膜上皮细胞和(或)血管内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增加,造成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对粘膜上皮细胞的非特异性损害,而机体对以上损伤和炎症的不当修复是BO的发病原因。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大气道的支气管扩张,小气道炎性细胞、肉芽组织和(或)纤维组织阻塞和闭塞,细支气管旁的炎症和(或)纤维化,肺不张,和血管容积和(或)数量的减少 诊断标准(1)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肺损伤后出现持续或反复喘息或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症状持续6周以上,运动耐受性差,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2)临床表现与胸x线片轻重不符,临床症状重,胸x线片多为过度充气,也可合并单侧透明肺。(3)胸部CT显示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肺不张。(4)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5)排除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性变、异物吸入、先天发育异常、肺结核、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等。 BO的治疗是困难的,这种失败一部分可能是由于诊断过晚,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和气道阻塞已经存在,早期治疗可能能够阻断疾病的进程。目前尚无公认的BO治疗准则。大多采取皮质醇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辅以其他支持治疗。长期应用皮质醇激素不但是为了逆转严重的气道阻塞,也是为了减少气道高反应性和继发于病毒感染和过敏的支气管狭窄。一般口服泼尼松龙1~2 mg/(kg·d),1—3个月后依病情逐渐减量,总疗程1年左右。也有报道联合应用泼尼松龙口服和激素吸入治疗,疗程l~60个月不等。有人认为阿奇霉素抗菌活性外的抗炎特性,对治疗BO是有效的。综合国外文献,BO的预后较差,有的死于进行性呼吸衰竭,多数病例遗留肺过度充气、肺膨胀不全和支气管扩张。文献统计发现,BO的病死率有所下降,可能与应用HRCT对BO早期诊断和肺移植在儿科的应用有关。还有人提出儿童BO的临床好转应归功于儿童肺和气道的生长发育,并不是小气道病变消退的表现。对感染后的BO患儿应严密随诊观察,监测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及氧饱和度,并给予认真的肺部护理以改善预后。
作者: gsw022    时间: 2011-7-27 10:54
标题: [讨论]
胸片报告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是否有点状或粟粒状改变?病史是否完善?瞳孔对光反射的描述是否妥当? 该患儿诊断为重症肺炎应该是成立的。该患儿主要表现为喘息的反复多次发作,虽无哮喘的既往史及家族史,仍需注意有无儿童哮喘,另外需注意有无结核病,需了解病原学如呼吸道的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应该进一步进行肺功能、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免疫学、支原体抗体等检查。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27 15:14
    不同的学术观点、对患儿诊治方面的争论,恰恰证明我们临床病例讨论的必要性,从讨论中与实践中寻找答案。        2003年6月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黄峻等主编和殷凯生等副主编的《实用内科诊疗规范》(第二版),著作内有黄茂主任执笔的第13页中指出:BO是一种小气道疾病,肺活检可见直径1~6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瘢痕狭窄和闭塞,管腔内无肉芽组织性息肉,肺泡管和肺泡正常。         由于上述病理学特点,可出现症状:    1、快速进行性呼吸困难(但本例患儿呼吸困难是时好时坏)。    2、肺部可闻及高调的吸气中期干呜音(但本例可闻及痰呜音及呼气相喘呜音)。    3、X片:肺过度充气,但无浸润阴影(可是本例两肺散在片状磨玻璃样阴影等)。    4、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正常(本例对缺氧耐受性差,或其他不详)。    5、对激素治疗反应差(本例对激素治疗有效)。         从上述对比来看,本例可能不是BO。以上括号与括号内的内容是本人加的;为便于叙述,内容前后顺序也有变动,请原作者见谅!以上建议供参考。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7 15:17:10编辑过]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27 17:55
    赞同30楼会员朋友的意见,患儿可能患支气管哮喘,理由如下:         1、牛奶过敏。2、听诊可及呼气相喘呜音。3、咳嗽等气道高反应性症状。4、可闻及痰呜音,气道高分泌症状。5、3岁以下婴幼儿对支气管舒张剂不敏感。         我们找到一种3岁以下婴幼儿治疗哮喘的方法,疗效可能显著。待一系列方法同时推出,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7 17:58:09编辑过]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28 15:15
    在17楼中有诊断意见,“左上方空腔样病变?”“气管支气管重建未见异常?”。资料后面又有诊断两项。………    患儿为什么会有左上方空腔样病变?会不会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诊断标准中的一项有关?    克雷白杆菌肺炎胸部X线可见,肺叶实变,上叶多见,叶间隙下坠,可伴有空洞与胸腔积液。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7-29 11:21
    现将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抄录如下:    ①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②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④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⑤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第①、②、⑤条即可诊断婴幼儿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②、⑤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具有第③和(或)第④条时,可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本例患儿除第④条尚未明确外,其他是否符合?以上仅供参考!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作者: CQT2010226    时间: 2011-8-2 11:30
    在17楼的资料中,有痰培养三次:肺炎克雷白菌。又有2011、1、12: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  均对亚胺培南敏感。    请老师按照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给予评价。谢谢!                                                               江苏省医学会    陈庆堂
作者: shancm    时间: 2011-8-2 23:39
[BR]根据患儿病情可作如下检查:1.免疫功能;2.PPD和结核抗体;3.过敏原检测。 [BR]考虑诊断:1.婴幼儿哮喘;2.结核感染;3.免疫缺陷病 [BR] 




欢迎光临 哮喘联盟论坛 (http://www.chinaasthm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2.5